增城广场位于增城市府前路与荔景大道交界处,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广场自北向南依此为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雕塑广场。其中应急蓬宿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能安置13.3万人应急避险。
增城广场应急避难场所已具备以下的基本功能:
1、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利用市政广场弧型管理办公区现有办公用房和会议室作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办公室和会议室,平时负责广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如发生地震或其它突发性城市灾害,即成为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利用现有办公电话和电源设备;手提高音喇叭和对讲机,配合广播喇叭和大型户外屏幕组成应急指挥和广播系统;利用广场现有通讯网络。
2、应急避难疏散区:在广场内空地设置疏散区,必要时要便于搭建应急避难帐篷,应急篷宿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存储帐篷备应急时使用,平时贮于民政部门指定的应急储备用房内。
3、应急供水设施、应急排污系统:应急供水主要利用供水车和从广场外围运送进来成品瓶装饮用水应急;存储饮水机备应急时使用;利用现有广场排水系统。
4、应急供电系统:在广场弧型办公区内设置了保障照明、医疗、通讯用电的具有多路电网供电系统;备好应急发电设施,紧急情况时能提供照明、医疗和通讯设备用电。
6、应急物质储备用房:广场东北部弧型办公用房,作为食品、饮用水和其他救灾物品等应急物质储备用房。管理用房前的开阔场地作为食品、救灾品发放场地。
7、应急垃圾储运设施:设置在广场西门厕所旁,满足应急生活需要的可移动的垃圾、废弃物分类储运设施。
8、应急医疗救护卫生防疫用房:设置在广场东北部弧型办公用房内,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站,主要是发放常用药品,进行医疗救护处理和卫生防疫工作
9、应急消防设施:利用广场现有的防火设施;利用广场现有的消防栓和灭火器作为应急消防系统。
10、应急通道:篷宿区周边和场所内场地按照防火、卫生防疫要求设置了通道。
2)在应急避难场所内部各功能区与内部道路的分界处设置指示标志,如在应急避难场所内的道路边、草坪上以及建筑物附近设置“应急厕所”、“应急医疗救护”、“应急篷宿区”、“饮水区”、“生活用水区”、“应急物质存放区”以及“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等标志,明确该功能区的用途。
3)在广场的南、北两个大门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各功能区分布示意图,附文字说明,简要介绍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意义、使用时机和方法。
13、宣传栏
同时,设置各类标志标牌。在增城广场主要交通要道,府佑路、荔乡路、荔景大道、增城大道四条道路明显位置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标明方向和大致距离,明确应急避难疏散区的方位,在广场应急避难疏散区功能区与内部通道的11个分界处设置指示标志